一分之差决赛惜败,夺亚洲杯银牌的郭士强和他的中国男篮都赢得了尊重

作者:低调看球


郭士强和球员击掌

当胡明轩的压哨三分弹筐而出,今晨亚洲杯决赛终场比分定格在89比90——中国男篮未能创造奇迹击败澳大利亚队。但球员们战斗到最后一秒的表现和现场球迷持续的掌声,已然宣告了另一种胜利:一支年轻的球队和一位饱经风霜的主帅,在低谷中携手赢得了久违的尊重。

中国队打破质疑

中国男篮的亚洲杯之路,从质疑声开始。2017年亚洲杯第五,2022年亚洲杯第八,本土亚运会不敌菲律宾二队,加上两届世界杯的连续失利,中国男篮已经陷入低谷,千夫所指。本届亚洲杯大名单公布之初,质疑声也如影随形,哪怕小组赛首胜东道主沙特队,外界仍然不看好这支球队,认为能进八强就是胜利。



中国男篮球员

然而,这支由郭士强执掌的青年军,在八强战和半决赛中爆发出惊人能量,力克宿敌韩国队、踩着新西兰队的肩膀历史性重返决赛——这是自2015年长沙亚锦赛(亚洲杯前身)后,中国男篮首次站上亚洲杯决赛的舞台。这支队伍没有场均30+的超级得分手,却用场均92分(赛会第三)和高达40%的三分命中率(赛会第一),奏响了团队篮球的嘹亮乐章。胡金秋、赵睿内外核心坚如磐石,小将王俊杰横空出世屡屡攻坚,高诗岩、廖三宁、朱俊龙、程帅澎、胡明轩等队员,皆有闪光时刻……12名球员用场均净胜对手13分的团队正负值证明,篮球从不是独角戏,而是集体智慧的交响。


球员在赛场上

这支中国男篮,除了两名老将赵睿、胡金秋和小将王俊杰,还有哪个队员没有被质疑过?但就是这些人被郭士强组合到一起,打出了10年来国家队最好的比赛,也成就了10年来最好的中国男篮。多名主力缺阵,没有超级巨星,却打出了近年来最具现代感的团队篮球,中国男篮出色的凝聚力和化学反应,完美践行了郭士强选人时的铁律:为国效力的强烈欲望与场上玩命的拼搏精神。

这支空前团结、有血有肉的队伍,让赛前所有不看好他们的人被狠狠打脸。中国男篮像极了2015年长沙亚锦赛那支在低谷中奋起的国家队:敢用新人、强调拼劲、团队至上。


中国男篮主帅郭士强和球员们

郭士强证明自己

时间回到2009年,34岁的郭士强作为中国男篮史上最年轻主帅,在天津亚锦赛决赛中面对伊朗队中锋哈达迪的内线肆虐束手无策,中国男篮在家门口灰头土脸丢掉冠军,颁奖礼上的“偷笑门”更让他的首次执教在尴尬中结束。2024年夏天,郭士强“二进宫”执教中国男篮这个烫手山芋时,质疑声来得比当年更汹涌:本土教练理念太落后,不吸取过往教训。


郭士强在场边助威

但随着中国男篮八强战斩落韩国队,半决赛力克新西兰队,对郭士强的质疑烟消云散。他摒弃了“唯球星论”,坚定打造高效团队篮球体系,让中国男篮打出了史上最快的节奏与最好的进攻,充分证明了“土帅”也能带队打出更现代的篮球;他定下“每场必争80分”的铁律,除了对韩国队一战得79分外,其余四战得分均超90分,对进攻强敌新西兰更是豪取98分,决赛也拿到89分;更重要的是,他重塑了球队的魂魄——“我要找12个拼命的球员,在场上我要找5个玩命的球员”,这份铁血精神在淘汰赛的血战中展现得淋漓尽致。


郭士强在场边指导

从热身赛1胜10负的泥沼到亚洲杯决赛1分惜败的顽强,郭士强完成了从“笑柄”到“舵手”的艰难蜕变,也证明了本土教练同样能驾驭现代篮球的浪潮。更值得一提的是,郭士强不仅完成了中国男篮的战术革新,更为年轻球员注入强心剂。小将王俊杰的惊艳绽放,便源于他毫无保留的信任与担当,后者曾动情地表示:“郭指导经常说,‘人是我选的,战术是我布置的,出了错一切算我的,你们要向我证明我的目光没问题’。这给了我们无限动力。”


王俊杰突破对方防线

当决赛终场的记分牌亮起,比分已不再是最重要的注脚。中国男篮用不屈的斗志与焕然一新的团队篮球,在亚洲杯的战场上重新刻下了自己的名字。而郭士强,这位在漫天质疑中二度执起教鞭的本土主帅,用一场场硬仗的胜利和球队气质的重塑,实现了个人执教生涯最有力的正名。他们共同赢得的这份尊重,远比奖杯更为沉甸甸,它宣告着:低谷中的中国男篮,其筋未断,其血犹热,前路虽长,步履已坚。

原标题:《一分之差决赛惜败,夺亚洲杯银牌的郭士强和他的中国男篮都赢得了尊重》

栏目编辑:江妍

来源:作者:新民晚报 李元春

相关内容

热门标签